{{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自上篇「如何用配色簡單改變家裡的風格?」後,收到很多留言私訊詢問我為什麼按照各種風格的色調去配色還是很難達到想像中的感覺。如果我們除了基本配色外,還要再進一步提升家裡的質感,這就需要思考其他像是燈光、材質等比較複雜的細節了。不過,這篇Blog讓我們聚焦在相對好入門的裝修細節-塗料。
市面上販售的塗料有上萬種,每間品牌強調的優勢都不盡相同。既然我們今天的主題是提升家裡的質感,我們就從塗料的細節帶出的「質感」切入。以塗料質感來說,我們可以拆分幾個面向:
色調
塗料的色彩都是靠三原色(青色、洋紅色和黃色)、黑色和白色調配而來。顏色的比例最直接影響最後產出塗料的色調。依現今主流的裝修風格來說,不建議選擇太單一純色,如正黃色、正藍色、正綠色等,而是選擇帶點「奶」色感或者「大地」色感的色調。
飽和度
飽和度定義了顏色的鮮豔程度。飽和度越高的色彩,可以使人感受到強烈的衝擊感,但也容易使感官感到疲累及厭倦。目前主流的北歐風、奶油風家居風格就是避免使用高飽和的色彩,採飽和度低的顏色,讓空間更舒適、耐看。
反光感(光澤感)
最後這項反光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項了。雖然它是選擇塗料時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項,它卻是講求塗料「質感」時最重要的一項,因為它能讓家中的「光感」更柔和、更有質感。
用比較輕鬆易懂的方式來形容反光感就是光澤感。不同的光澤感可以給人完全不同的感官體驗。有些塗料品牌針對光澤感提出了多種的細分項,像是平光漆、藝術漆、緞光漆、蛋殼光漆等,使他們家生產的塗料可以應用在生活的不同場景中。
這邊簡單舉個光澤感的例子。可以想像一下,你進到較老舊的房子中,牆面漆著百合白的油漆。那種感覺常是我們形容的「死白」色,沒有生氣了。而有「光澤」的塗料,是當光線打在牆面時,雖然一樣是白色,卻可以均勻的化開光線,充滿呼吸感的。
以上是對於在居家裝潢中選擇塗料時的一些眉角、特色做的一些整理介紹。畢竟家裡視覺面積最大的部分就是牆面和天花板。而這些地方除了櫃體外,就是塗料占最大部分。說了這麼多,我也不藏私的分享我在設計時最常用的塗料品牌之一-Benjamin Moore。之所以喜歡使用Benjamin Moore的塗料,除了因為它百年的品牌歷史外,還是因為它對於塗料的「光澤感」有非常詳細的分類。
依照Benjamin Moore的產品分類,分別將光澤感分為:
1. 特平光
特平光採完全消光的效果。這種不會反射任何光線的消光感可展現超強的遮瑕能力。使用在側光較強、圓弧的牆面或是大面積天花板時,特平光漆能讓表面看起來更平整、顏色均勻。
2. 平光
平光則是無光澤感的漆面效果,也是平時最常見的漆種。它有著優異的修飾效果、遮瑕能力強,讓表面看起來一致。
3. 霧光
霧光則是帶有一點的光澤,能使光線溫柔的暈開,同時有遮瑕的功能,抗污力優異於平光。
4. 蛋殼光
蛋殼光在牆面上會有微微的光澤,此光澤帶有光滑面的效果讓抗污力再提高。
5. 緞光
緞光的光澤更是高於蛋殼光,並帶有緞面的質感。光澤度愈高抗污力會強
市面上的塗料品牌數不勝數,每個品牌都有自身的優勢可以花時間多比較、多了解,或者也可以安排時間來我們綠舒市台中總店找我聊聊。順帶一提,Benjamin Moore的中部體驗店也在綠舒市總店隔壁,也是可以親身感受塗料光澤的不同及魅力。